国家“十四五”规划中提出,要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锚定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如期实现目标。在湖北,一批低碳减排的“绿色科技”正逐步从实验室走向产业,来看记者报道。
| “碳捕集”火了,火电厂烟囱“下岗”了
在位于光谷的写字楼群里,有一个不起眼的低矮设施,事实上,这是中国首套富氧燃烧碳捕获试验系统。简单讲,这套系统可以将原本要排向大气的二氧化碳收集起来,一方面进行循环利用,一方面压缩成液态的二氧化碳进行封存处理。在柳教授看来,未来火电厂的烟囱可以“下岗”了。
华中科技大学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柳朝晖:“对于电厂来说不仅仅是减二氧化碳,我们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硫、颗粒物,都可以达到近零排放的标准,对于常规的百万规模的(电厂)发电机组,这一套设备一年可能相当于10万公顷的森林,才能吸收下来一个电厂排放量。”
目前,这套面向大型钢铁厂、水泥厂和发电厂的碳捕集技术已经基本具备进行大规模工业应用的条件。围绕碳捕集之后的封存、利用等技术也在抓紧布局研发中。
华中科技大学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柳朝晖:“比如像中科院武汉研究所,主要做地下封存的安全性评估,中国地质大学在做比如像二氧化碳驱页岩气等等研究,再到下游的终端的这样一些石油部门,通过联盟去推动下一步的全链条示范,应该说碳达峰我们还是非常有信心的。”
| 做好“加减法”,孵化一大批“绿色企业”
在武汉,一批绿色低碳技术相关的高新技术企业,也在通过孵化平台快速成长。今年,湖北新增了9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其中就包括武汉首个获国家认定的新能源领域孵化器。围绕能源材料与器件、新型能量变换装备、能源互联网等五大方向,研究院正在为园区的66家中小创业企业和团队提供相关的研发、测试和应用服务。
武汉新能源研究院总经理周铭:“传统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迎来了一个非常好的发展的历史性的机遇,我们现在所关注的新能源的低成本规模化利用 ,也面临现在一个很急切的市场、井喷式的发展 ,在这个楼里面还是集聚了一批非常有代表性的企业。”
| 创新碳交易,用经济杠杆撬动产业转型
一批绿色低碳的企业拔节成长的同时,它们的“减排成绩单”也写在了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的这块大屏上。节能减排做得好,企业有盈余的碳排放权,可以拿到市场换成钱;否则,就需要花费大量资金购买碳排放权。市场无形的手督促企业加紧节能减排。
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董事长曾庆祝:“截至2020年年底,这里的交易总量达到了83个多亿,在免费配额发放的过程中,企业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是逐年逐年下降的,对企业减排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今年6月底,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将上线,届时,全国碳市场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交易市场。其中,全国注册登记系统将落户湖北,这将汇聚大量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带动湖北绿色金融业和低碳产业快速发展。
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董事长曾庆祝:“我们还开发了很多相关的服务功能,比如说碳金融功能,通过碳配额可以进行碳质押贷款、进行融资,来推动产业转型,促进企业降碳减排。”
素材来源 | 湖北广电融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