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以“追光十年”为主题的武汉光电工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第四届顾问委员会隆重召开。
来自学术界、产业界和投资领域的顾问委员齐聚光谷,共同研讨光电工研院战略发展态势和十年发展成效。
参会的顾问委员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原院长叶朝辉,中国科学院院士、海南大学校长骆清铭,长江学者、海南大学三亚研究院院长刘谦在内的学术顾问;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党委书记吴善超,国家电投集团云南国际电力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智泉,湖北省发改委原二级巡视员蔡铂,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总经理武文生,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罗杰,武汉帝尔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志刚,新加坡佳士集团创始人、董事长Jason YEO在内的产业顾问。
共青团湖北省委副书记林桢栋、湖北省科技厅二级巡视员王东梅,武汉市科技局局长盛继亮,东湖高新区管委会一级巡视员夏亚民、原总经济师陈华奋,武汉未来科技城建设服务中心综合党委书记、主任彭华魁等出席。
骆清铭院士在会上致辞。
中国科学院院士、海南大学校长骆清铭
经过十年发展,武汉光电工研院很好地实现了当初服务高校院所光电科研成果就地转化的设想和使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品牌和行业地位,在服务“顶天”与“立地”,衔接创新链与产业链过程中,实现了一系列体制、模式、实践上的突破,推动了一批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成功转化和产业化,培养了一批极具成长性的高新技术企业,发挥了关键作用、做出了积极贡献。希望光电工研院进一步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在科技服务的道路上大胆探索,主动融入湖北乃至我国的重大发展战略,为区域创新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现场,我院总经理韩道对外发布《武汉光电工研院这十年》主题报告,详细回顾了我院十年工作成效。
韩道总经理指出,十载追光逐芯,武汉光电工研院在政府和学校的大力支持下,从零起步,探路科技成果转化,如今已成长为总运营面积超10万平方米、运营资产超过50亿元的光电产业科技服务集团,推动了数十项卡脖子技术产业化,培育出200余家“光芯屏智”企业,培育企业总估值超过100亿元,在区域科技创新和产业跨越式发展中作出了积极贡献。
他指出,十年间,每次顾问委员会皆对我院开展前瞻性规划布局产生重大影响。围绕顾问委员提出的突出问题,我院持续推动科技服务优化与跃迁,形成了科技孵化、智库咨询、知识产权、共性技术、投资基金、供应链、人工算力及生态、青年就业创业、快速通关和国际化等十大科技服务内容,并在多地实现服务能力拓展,形成了大批全球首台首创产品和制度创新成果。
在体制创新上,率先推动科技体制“破冰”,推动首个部属高校科技成果挂牌转让,创下科技成果转让标的国内最大、个人及团队分配比例最高两项纪录,促进了高校知识产权“处置权、审批权、收益权”三权下放。
在产业服务上,一方面,作为产业集群促进组织代表,推动武汉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在工信部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中优胜,助力湖北首度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榜单。
另一方面,通过一个大平台对标服务一条产业链,参与建设华中地区首个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入选中国科协首批产业协同创新共同体,获批筹建湖北首个国家级“芯火”双创基地,运营华中地区最大的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和华中地区唯一的一站式生物材料快速通关平台等,助力区域产业做大做强。
“追光十年、成效显著、真心不易”“在光谷光电子产业的发展和微生态的营造上,起到了枢纽性的作用。”
会上,与会专家对光电工研院在过去十年中做出的成绩不吝赞赏,认为我院服务特色更加鲜明、发展战略更加明晰,取得的成绩十分显著。
时隔三年,顾问委员会再度召开,光电工研院又发生了哪些新变化?现场,我院总经理韩道就工研院战略发展新态势深入分析,从能力新模型、产业新增量、创新新思路三个方面,介绍光电工研院对于上届顾问委员会发布的《2021-2025年度发展规划》的最新实践成果和战略升级。
其中,能力新模型指通过构建“三能力模型”,完善“新型研发、产业促进、设施运营”三大核心能力,进一步明确发展定位,支撑关键创新技术的突破与应用,促进光电子信息产业提质升级。
产业新增量指,将“光芯屏智”产业布局升级为生命光电子、能源光电子、信息光电子和汽车光电子四大领域。
创新新思路指,以“创新场景+科技成果”双轮驱动激发创新。
现场,韩道总经理还就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与瓶颈与顾问委员们进行了深入交流。
在集中研讨环节,顾问委员们针对《这十年》报告内容现场“把脉”,对于我院近年来的总体规划布局、探索路径和重点业务,不少专家表示肯定。
“追光十年,成绩辉煌,确实开辟了一片新天地。未来,希望能够抢抓新机遇,在创新基础设施运营等方面,期待你们做出更多的贡献。”叶朝辉院士表示。
骆清铭院士说,当前各级政府、高校都非常重视智库建设,作为行业中立性的第三方服务平台,建议光电工研院尝试光电行业和产业智库搭建。同时,他还建议关注光电技术在建筑智能终端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积极开展数字化、智能化探索与实践。
会上,围绕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融入新发展格局、市场化机制建设的探索之路、突出优势聚焦发展等多个方面,顾问委员们畅所欲言,提出了富有建设性、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
创新全球化时代,光电子产业的全球竞合要求链接全球创新要素。活动现场,光电工研院与全球顶级技术转移机构德国史太白全球研究院签订《谅解备忘录》。
双方将在备忘录框架下,紧密开展中德相关产业集群跨境合作、专业化培训、技术成果转移转化等交流合作,并依托双方在技术、人才及成果等优势,整合资源打造史太白网络内在华重要节点及光电领域史太白在华唯一专业技术中心——武汉史太白中国光电技术转移中心,推动国际重大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落地,更大范围、更大领域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
德国史太白全球研究院院长劳穆勒教授线上见证此次签约,并发来祝贺视频。
德国史太白是全球著名技术转移机构,也是中国商务部在全球选定8家国际技术转移战略合作机构中唯一入选的德国机构。至2020年,德国史太白技术转移中心在全球55个国家拥有1200多个技术转移和研发创新中心,拥有专家6000余人,每年技术转移项目1万余件,累计孵化了戴姆勒、博世等超过2000家企业。
“期待携手共同开拓中德光电协同创新的新篇章。”史太白SGIT中国首席代表马娟表示,德国作为传统光电技术强国,在激光材料加工、照明与显示技术、光学设计仿真等领域拥有大批优秀的研究机构和科技企业。此次与武汉光电工研院战略合作,将作为德国史太白与武汉市合作的起点,未来我们将利用史太白在全球的资源,积极引进先进的国际科研机构、人才和产业集群,与武汉市对接,打造光电科创生态,培养一批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优秀光电技术人才和管理专家。同时,向全球输送优秀的中德光电技术成果。
会上,光电工研院分别与国家电投集团云南国际电力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南国际),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以下简称中信科)及武汉极目智能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极目智能)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暨场景孵化协议。
根据协议,光电工研院与云南国际将围绕创新生态融合打造绿色能源、加速“一带一路”国家推广应用、深度合作优化产业布局等方面共谋“新能源+”场景创新孵化,实现多赢互利。
云南国际董事长吴智泉表示,云南国际与武汉光电工研院有着相似的“追光”历程,双方的发展方向和理念能够有效互补,合作前景十分广阔。希望双方以创新和科技为基础,进一步加强融合,在加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绿色能源推广应用,深度合作优化产业布局等多方面务实合作,共谋“新能源+”多样化场景创新孵化,助力“双碳”目标早日实现。
根据协议,中信科、极目智能、光电工研院三方作为产业链上下游单位,后续将通过组建合作平台、重点推进新基建数字升级工程示范应用两大方面展开合作,依托各自行业资源和技术优势,加速推进光谷光电子信息和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两大产业集群高质量融合发展,共同助力光谷“新基建数字升级工程示范应用”,通过平台建设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
“借助本次会议契机,中信科与光电工研院、极目等优秀机构达成了合作意向,将携手推动光谷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共同助力光谷打造‘光芯屏端网+车路云图’万亿产业集群。”中信科武汉众智总经理邹辰说。
我院孵化企业、武汉极目智能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程建伟表示,极目期待与中信科、光电工研院携手,在技术、人才等领域开展合作,共同推动光谷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有关领导,我院及重庆、襄阳分院的地方政府部门相关领导,股东单位代表,合作机构及孵化企业代表参加会议。
来源:光电院公众号